圖書簡介:
本書結合當今物流領域發展現狀,系統全面地介紹了物流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概念、具體內容和發展趨勢,將物流各個流程與供應鏈管理相結合,將管理思想貫徹其中,并結合案例進行分析,便于讀者更好地理解供應鏈管理實務。
全書共11章,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供應鏈管理概論與供應鏈系統的設計。第二部分以供應鏈功能相應的管理為基礎,包括8章細節的管理描述。第三部分是供應鏈的發展趨勢。
本書內容充實、層次清晰,理論聯系實際,可作為物流管理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為教師和企業相關人員的參考書。
前 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和競爭國際化的特征愈發明顯,現代企業也向著專業化和建立核心業務的方向發展。供應鏈管理是在企業經營管理、技術環境和物流服務專業化的不斷發展變化中產生的。供應鏈管理是對企業內部流程和外部流程的管理,通過計劃、組織等有效手段來實現供應鏈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由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縮短產品的開發周期、生產周期、上市周期就成為提高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手段,而生產周期、上市周期的縮短取決于產品開發周期、采購供應周期、加工制造周期直至流通配送周期全過程的縮短,這就必須關注整個供應鏈上物流和信息流的快速流動。
近年來,人們對物流及供應鏈管理在企業生存發展中的地位及作用有了新的認識。企業管理者也逐漸認識到,一家企業最根本、最核心的競爭力在于構建供應鏈的優勢。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競爭不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本書結合當今物流及供應鏈管理領域的現狀,系統地介紹了物流管理、采購管理、配送管理、庫存管理、成本管理、信息管理以及風險管理、合作伙伴關系管理與供應鏈管理,從而可以使讀者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緊密聯系,更好地理解物流供應鏈管理實務。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共11章,涵蓋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部分為第1章與第2章,介紹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基本輪廓。第1章(供應鏈管理概論)詳細闡述供應鏈的背景,清晰地界定了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的概念,陳述了供應鏈管理的發展歷程以及現狀。第2章(供應鏈系統的設計)主要介紹供應鏈系統結構及其設計策略、設計原則和具體的設計步驟。
第二部分從第3章到第10章,主要以供應鏈管理的相應理論為基礎,全面展示供應鏈管理的精髓。第3章(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從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的聯系出發,探討如何有效地管理供應鏈各企業的物流過程,介紹物流管理涉及的主要內容及發展趨勢。第4章(供應鏈的采購管理)主要論述傳統的采購與供應鏈采購的差異,以及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JIT采購方式。第5章(供應鏈的配送管理)闡述了物流配送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物流系統中的地位,重點介紹物流配送中心以及供應鏈物流配送中心的作業管理。第6章(供應鏈的庫存管理)詳細論述常見的庫存問題以及適用于供應鏈管理的庫存控制策略及方法。第7章(供應鏈的成本管理)主要介紹供應鏈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以及成本管理的模式和方法。第8章(供應鏈的信息管理)主要介紹供應鏈管理系統基礎和概況,并詳細介紹供應鏈管理中的信息技術以及供應鏈信息系統的一體化。第9章(供應鏈的風險管理)主要論述供應鏈風險管理的技術與方法、主要環節和方法策略。第10章(供應鏈的合作伙伴關系管理)講述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概念及其特征、供應鏈合作伙伴的制約因素、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的因素及方法。
第三部分為第11章,講述供應鏈管理的發展趨勢。第11章(供應鏈管理的發展趨勢)主要闡述全球化供應鏈管理和綠色供應鏈管理。
本書由長沙學院余冰編寫第1、2、3、4、5、6章;楊芳編寫第7章;李勇編寫第8、9、10、11章,全書由余冰設計、策劃、組織和定稿,黃格、屈亞琴負責圖片整理工作。本書內容編寫力求層次分明,內容充實,思路清晰,理論結合實際。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錯誤與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得到了湖南省科技計劃項目(2012FJ3016)、湖南省社會哲學基金項目(11YBA025)以及湖南省教育廳優秀青年基金項目(11B013)的資助。
編 者
目 錄
第1章 供應鏈管理概論 1
1.1 供應鏈 1
1.1.1 供應鏈的定義 1
1.1.2 供應鏈的分類 2
1.1.3 供應鏈的特征 4
1.2 供應鏈管理 5
1.2.1 供應鏈管理的定義 5
1.2.2 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 6
1.3 供應鏈管理的發展歷程 9
1.3.1 供應鏈管理的發展階段 9
1.3.2 我國企業供應鏈管理的
現狀 11
本章小結 12
思考題 12
案例分析 13
第2章 供應鏈系統的設計 15
2.1 常見的供應鏈系統結構模型 15
2.1.1 供應鏈鏈狀模型Ⅰ 15
2.1.2 供應鏈鏈狀模型Ⅱ 15
2.1.3 供應鏈網狀模型 16
2.2 供應鏈系統的設計策略 18
2.2.1 供應鏈管理的框架模型 18
2.2.2 供應鏈系統設計的策略 19
2.3 供應鏈系統的設計原則和步驟 22
2.3.1 供應鏈系統設計的原則 22
2.3.2 供應鏈系統設計的步驟 23
本章小結 25
思考題 25
案例分析 25
第3章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 27
3.1 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27
3.1.1 物流管理的定義 27
3.1.2 物流管理的演進與發展 30
3.2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的聯系和
區別 38
3.2.1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
之間的聯系 39
3.2.2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
之間的區別 39
3.3 供應鏈管理中的新型物流——
逆向物流 40
3.3.1 逆向物流的產生及概念 41
3.3.2 逆向物流產生的原因及
驅動因素 41
3.3.3 逆向物流的特點及分類 43
3.3.4 逆向物流的作用及意義 45
3.4 物流外包與第三方物流 48
3.4.1 物流外包的產生背景
及概念 48
3.4.2 物流業務外包活動概述 49
3.4.3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及特征 51
3.4.4 物流外包與第三方物流的
關系 55
3.5 第三方物流與第四方物流 56
3.5.1 第四方物流概述 56
3.5.2 第三方物流與第四方物流
的關系 58
本章小結 60
思考題 60
案例分析 61
第4章 供應鏈的采購管理 65
4.1 采購概述 65
4.1.1 傳統采購的定義 65
4.1.2 采購的分類 66
4.1.3 采購的重要性及作用 69
4.2 采購管理概述 70
4.2.1 采購管理的目標 70
4.2.2 采購管理的內容 71
4.2.3 采購管理的職能 73
4.3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資采購 73
4.3.1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資
采購特點 73
4.3.2 供應鏈采購模式與傳統
采購模式的比較 75
4.4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JIT采購 76
4.4.1 JIT采購的誕生及概念 76
4.4.2 JIT采購的特點 77
4.4.3 JIT采購與傳統采購的比較 79
4.4.4 JIT采購的原理及作用 81
4.4.5 JIT采購的實施 83
本章小結 84
思考題 84
案例分析 85
第5章 供應鏈的配送管理 88
5.1 物流配送概述 88
5.1.1 配送的發展及概念 88
5.1.2 配送的類型及特點 92
5.1.3 配送的基本作業環節與
作用 96
5.2 配送在物流系統中的地位 97
5.2.1 配送——物流合理化的
關鍵 97
5.2.2 配送——物流系統構筑的
基礎 98
5.2.3 配送——物流系統功能的
核心 99
5.3 物流配送中心概述 99
5.3.1 配送中心的含義 100
5.3.2 配送中心的功能 100
5.3.3 配送中心的類型 101
5.4 供應鏈物流配送中心作業管理 104
5.4.1 配送中心的作業流程 104
5.4.2 合理組織配送中心作業
過程的原則 109
本章小結 110
思考題 110
案例分析 111
第6章 供應鏈的庫存管理 113
6.1 供應鏈庫存管理概述 113
6.1.1 供應鏈庫存的基本概念 113
6.1.2 供應鏈庫存管理的基本
內容 114
6.1.3 供應鏈庫存管理的特點 116
6.2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庫存問題 117
6.2.1 供應鏈中的庫存控制問題 117
6.2.2 供應鏈中的需求變異放大 119
6.2.3 供應鏈中的不確定性問題 121
6.3 供應鏈庫存管理的技術與方法 123
6.3.1 供應鏈庫存管理的技術 123
6.3.2 供應鏈庫存管理的方法 124
6.4 供應鏈環境下的庫存控制策略 131
6.4.1 供應鏈庫存控制目標 131
6.4.2 供應鏈庫存控制策略 132
本章小結 135
思考題 135
案例分析 135
第7章 供應鏈的成本管理 139
7.1 供應鏈成本管理概述 139
7.1.1 供應鏈成本的構成 139
7.1.2 供應鏈成本管理的含義 141
7.1.3 供應鏈成本管理的意義 142
7.1.4 供應鏈成本管理的特點 142
7.2 供應鏈成本核算的方法 143
7.2.1 庫存持有成本 144
7.2.2 訂貨成本與缺貨成本 148
7.2.3 運輸成本與搬運成本 149
7.3 供應鏈成本管理的模式 151
7.3.1 供應鏈成本預算管理模式 152
7.3.2 供應鏈無形成本動因管理
模式 152
7.4 供應鏈成本管理的方法 153
7.4.1 目標成本法 153
7.4.2 作業成本法 155
7.4.3 價值鏈分析 158
7.4.4 生命周期成本法 161
7.5 供應鏈物流成本管理的保障機制 162
7.5.1 信任機制 162
7.5.2 信息共享機制 164
7.5.3 激勵機制 166
7.5.4 收益分配機制 168
本章小結 170
思考題 170
案例分析 171
第8章 供應鏈的信息管理 174
8.1 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概述 174
8.1.1 供應鏈管理中信息系統的
概念 174
8.1.2 供應鏈管理中的信息
系統的功能 178
8.1.3 供應鏈管理中的信息技術
的影響 180
8.2 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基礎——
ERP 181
8.2.1 供應鏈管理ERP概述 181
8.2.2 供應鏈管理ERP的功能 184
8.2.3 供應鏈管理ERP的運行 187
8.3 供應鏈管理中的信息技術 190
8.3.1 EDI技術 190
8.3.2 條形碼(Bar Code)技術 193
8.3.3 專家系統 195
8.3.4 通信技術 198
8.4 供應鏈信息系統的一體化 199
本章小結 201
思考題 202
案例分析 202
第9章 供應鏈的風險管理 205
9.1 供應鏈風險管理概述 205
9.1.1 供應鏈的不確定性與風險
管理 205
9.1.2 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含義 206
9.1.3 供應鏈風險管理的意義 209
9.2 供應鏈風險管理的技術與方法 210
9.2.1 供應鏈風險管理的技術 210
9.2.2 供應鏈風險管理的方法 216
9.3 供應鏈風險管理的主要環節 217
9.3.1 供應鏈風險識別 217
9.3.2 供應鏈風險評估 225
9.4 供應鏈風險管理的防范策略 229
9.4.1 供應鏈風險規劃 229
9.4.2 供應鏈風險控制 233
9.4.3 供應鏈風險監視 236
本章小結 238
思考題 238
案例分析 238
第10章 供應鏈的合作伙伴關系
?管理 240
10.1 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概述 240
10.1.1 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
定義 240
10.1.2 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
發展 241
10.1.3 供應鏈合作關系的重要
意義 243
10.2 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特征 244
10.2.1 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
特點 245
10.2.2 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
類型 247
10.3 供應鏈合作關系的制約因素 247
10.3.1 建立供應鏈合作伙伴
關系的步驟 248
10.3.2 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
的制約因素 248
10.4 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的因素及
方法 248
10.4.1 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的
考慮因素 249
10.4.2 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的
常見方法 249
本章小結 250
思考題 251
案例分析 251第11章 供應鏈管理的發展趨勢 256
11.1 全球化供應鏈管理 256
11.1.1 全球化供應鏈管理含義及
特征 256
11.1.2 全球化供應鏈管理的主要
職能 257
11.1.3 全球化供應鏈管理的影響
因素 258
11.2 綠色供應鏈管理 260
11.2.1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基本
內容 260
11.2.2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兩種
技術 262
11.2.3 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
途徑 263
本章小結 263
思考題 264
案例分析 264
參考文獻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