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十二五”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編號:2015-1-121)。它從隱性和顯性兩個視角來確定自己的思路。隱性即兩個隱喻:一是管理者隱喻,管理心理學實際上是從管理者角度來思考問題的;二是文化隱喻,中國管理心理學必須考慮中西方文化差異,具有中國特色。顯性即呈現給讀者的文本,表現為“3+4+N”內容框架:“3”為管理心理學概論、簡史、理論基石3個基本問題,它們共同組成管理心理學的科學問題;“4”為個體心理管理、群體心理管理、領導者心理管理、組織心理管理4個知識模塊,它們相互關聯且具有內在階梯性;“N”為N多個理論,4個知識模塊中的任何一個問題都有自己的理論。
本書系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亦可供管理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參考。
再 版 前 言
本書第1版于2010年出版,2015年被遴選為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按照江蘇省教育廳的有關規定,凡被遴選為重點教材,必須修訂再版。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就是編者經過近兩年時間修訂而成的。
修訂版除第一章作局部修改外,對于其他各章,或作重大修改,或全部重寫,或系全新內容。通過這些工作,跟初版相比,修訂版有這樣一些變化:第一,每章開頭均列出“學習目標”和“引例”;每章均列出若干“專欄”,作為該章正式內容的補充和延展;每章末均列出“關鍵術語”“本章要點”“練習與思考”“參考文獻”。第二,刪除初版中“群體沖突與溝通”“群體人際關系”“組織與組織結構”和“組織心理”4章。對于刪除的4章內容,有的被析出放在其他章節,有的被析出單獨作為一章,因此真正被刪除者僅為“組織與組織結構”和“群體人際關系”2章。另外新增“工作投入管理”和“團隊建設” 2章。這樣,修訂后的內容仍然為5篇計15章。第三,相對于初版,修訂版在章題、節題、表現形式和內容等方面都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這些內容和形式上的變化倒在其次,最為主要的是本書具有以下兩大特點。
(1) 嚴謹性。杜絕“神仙學問”,全書沒有“研究表明”之類的查無實據之用語,凡引用均注明出處,且引著注重原始性或權威性;敘事清楚,說理透徹,論證有據,以理服人;挑戰權威,在許多問題上敢于對權威觀點說“不”。
(2) 可讀性。文風樸實無華、幽默風趣,讀到有的章節,令人忍俊不禁,讀來是一種享受。
本書得到江蘇理工學院教務處、江蘇理工學院重點建設學科“心理學”和重點專業“應用心理學”專業的經費資助,江蘇理工學院曹洪波老師負責全書插圖,清華大學出版社的編輯為本書付出了辛勞,另外,本書參考了國內外眾多學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謝!
寫書不留遺憾是寫書人的最大愿望。編者雖然盡了最大努力,但限于學力,書中不足乃至錯誤在所難免,真誠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17年7月
第一版序言
伴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外資企業的不斷進入和示范,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不斷影響并沖擊著我國現有的管理方式。為了更好地適應國際化競爭,管理者除了應關心戰略、技術、資本、營銷的運作管理外,對人的管理也應納入重要的關注領域,因為決定組織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技術、資本、市場營銷等核心要素都是靠人來運作的。
對管理學科學性的重視,直接體現在各級各類教育機構開設了相應的管理專業,并配置了對應的課程體系。作為管理學專業的基礎課程,管理心理學或組織行為學教材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起初的管理心理學或組織行為學,有的直接將心理學基本原理運用于管理中,幫助解決管理問題,純心理學痕跡過重;有的直接翻譯國外教材,作為他山之石啟發國人,對文化差異重視不夠,總有隔靴撓癢之感;有的則屬于兩者的混合,部分取自心理學領域,部分取自國外教材,比較牽強。
近年來,隨著我國管理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管理實踐探索越來越廣泛,所積累的成功和失敗案例也越來越多,我國學者和企業家對管理之道的悟性也越來越高,基于文化背景的管理理論提煉越來越受重視。迄今為止,盡管還沒有形成中國式管理理論和流派,但應該不乏有一定影響力的思想。
寫書其實是件很難的事情:做研究的人,往往會拘泥于某一個或幾個領域的深刻認識和研究,缺乏廣度,不能“面面俱到”,難以滿足學習者知識廣泛性的要求;純粹傳道的教師,可能有知識寬度,但由于沒有對特定知識及問題的深刻認識,缺乏前瞻性,概念和邏輯體系安排也可能混亂;實踐經驗豐富的人,案例多,寫出的書可讀性強,但又可能缺乏專業理論背景,容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理想的,應該是經常閱讀和思考管理的學術問題,關注我國改革開放乃至世界范圍內發生的管理變革事件,接觸各類企業實際并有企業管理、服務經驗的人。當然,這是完人的標準,如果能夠將上述幾個方面盡可能地結合,就可能寫出一本有一定分量的管理心理學著作。
冉苒、蘇宗榮兩位老師撰寫的這本新作《管理心理學》,也是希望能夠有所突破,本人覺得本書有如下幾個亮點。
第一,結構合理,內容豐富。本書基本是按照學科導入、個體心理、群體心理、領導者心理和組織心理的邏輯順序逐漸推進的。在學科導入部分,介紹學科特色、歷史、人性假設等核心內容;在管理心理學基本內容部分,主要闡述個體心理、群體心理、領導者心理和組織心理的規律及其與管理的聯系,基本涵蓋了管理心理學的所有領域。
第二,突出基礎,中外結合。管理學的發展經過了很多階段,文化管理是當今研究的熱點和主題。日本正是將西方文化與日本的民族性緊密結合,曾經創造了世界經濟第二大強國的奇跡。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管理理念的同時,不能忘記自己的根。作者正是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在每一個內容和主題上面,盡可能吸收和介紹符合我國國情的理論和案例材料,用以促進學習者思考和反省,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第三,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管理心理學雖然源于工作和生活,但對于許多缺乏工作和生活閱歷的學習者來說,體會和感受往往不深。如何解決這個矛盾?西方注重“做中學”的思想,讓學習者通過實際活動,有所感悟,再上升到觀點和結論,其實現在流行的“拓展訓練”的體現就是秉承這種理念,然而這種方法成本高、時間長,效率相對較低。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通過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引發學習者的聯想,從中領悟科學知識和結論,這種方法雖然體會不如“做中學”的方法深入,但成本低,效率高。作者考慮到我國的教學實際,選擇了后一種模式,選擇了國內外大量生動的例子,幫助說明問題,使本書閱讀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而是一種享受。管理心理學中有許多理論不是很好理解,然而,經過冉苒、蘇宗榮老師的介紹,歸因理論、公平理論、期望理論、社會認知理論等不再晦澀難懂。
第四,引注規范,行文嚴謹。作者閱讀了大量國內外相關文獻,對于一些重要的人物、重要的概念、經典的研究,都有引注,有利于讀者追根索源,擴大知識面。盡管我自己進入管理心理學的學術領域超過十年,而且一直有心理學專業的背景,然而,許多知識點還是通過閱讀冉苒、蘇宗榮兩位老師的這本書而受到啟發的。比如,我知道領導行為理論的俄亥俄州立大學學派,也知道Stogdill教授,但不知道是Stogdill教授領導的研究組提出了該理論。再如,許多研究者都在引用Simon教授說過的一句話:“在管理心理學與組織行為學之間,可能別人認為不同,我沒有看到有真正的差別”,但并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而本書則找到了這句話的原始出處。本書對于各種理論知識的交代和詮釋都相當嚴謹,有些管理建議的源頭也描述得十分明確。
由于作者希望將所知、所學都盡可能交給讀者或學習者,因此,整本書的體系比較龐大,受篇幅限制,有些知識點的介紹比較簡略,需要進一步閱讀同類專業書籍方能知其全貌,特別是對一些理論論述部分更是如此。另外,管理學知識需要生活的積累,適當地增加一些活動、案例討論,可能更有利于幫助學習者理解。
總之,冉苒、蘇宗榮兩位教授的這本《管理心理學》凝聚了自己多年的教學和實際經驗,將一些高深的理論用簡潔的語言和事例清晰地表達出來,有利于初學者建立管理心理學學科的知識框架,并獲取相應的管理方法。筆者非常樂于向讀者推薦此書!
龍立榮
(華中科技大學)
2009年6月
目 錄
第一篇 總論第一章 管理心理學概論 1第一節 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體系 2一、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2二、管理心理學的學科體系 4第二節 管理心理學的地位與性質 6一、管理心理學的學科地位 6二、管理心理學的學科性質 8第三節 管理心理學的任務與意義 9一、管理心理學的任務 9二、管理心理學的意義 11第四節 管理心理學的原則與方法 12一、管理心理學的基本原則 12二、管理心理學的主要方法 13關鍵術語 16本章要點 16練習與思考 17參考文獻 17第二章 管理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 19第一節 西方管理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 19一、管理心理學產生的時間 20二、管理心理學產生的學科背景 21三、管理心理學產生的意義 28四、管理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29第二節 中國管理心理學的興起與發展 31一、中國管理心理學的興起時間 31二、中國管理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33關鍵術語 35本章要點 36練習與思考 36參考文獻 37第三章 管理心理學的理論基石:人性假設 39第一節 人性假設與管理心理學 40一、性、人性、人性形成、人性假設 40二、管理心理學研究人性假設的視角 43三、管理心理學中五種人性假設的由來 44四、人性假設對組織管理的影響 45第二節 人性假設與組織管理 46一、經濟人假設及任務管理 46二、社會人假設及參與管理 48三、自我實現人假設及民主管理 50四、復雜人假設及權變管理 53五、文化人假設及組織文化管理 55關鍵術語 57本章要點 57練習與思考 58參考文獻 60第二篇 個體心理管理第四章 社會認知偏差克服 61第一節 自我認知偏差 62一、自我認知與自我認知偏差 62二、自我認知偏差的表現 63三、緣何產生自我認知偏差 64第二節 對他人的認知偏差 66一、第一印象 67二、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 67三、暈輪效應(光環效應) 69第三節 對群體的認知偏差 70一、群體與刻板印象 70二、刻板印象的表現 72三、刻板印象的形成過程及原因 73四、刻板印象的危害 75五、改變刻板印象的方法 75第四節 歸因偏差 76一、何謂歸因 76二、何時歸因 76三、歸因偏差的種類 77四、歸因偏差克服 79第五節 招聘面試如何克服社會認知偏差 80一、招聘者應克服社會認知偏差 80二、應聘者克服社會認知偏差的策略 81關鍵術語 83本章要點 84練習與思考 84參考文獻 85第五章 工作動機激發 88第一節 激勵概述 89一、何謂激勵 89二、激勵機制 90三、激勵的特征 91四、激勵的功能 92五、研究激勵的不同視野 92第二節 激勵理論 93一、內容型激勵理論 93二、過程型激勵理論 103三、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 108四、中國的激勵理論 112第三節 激勵原則和方法 114一、激勵原則 114二、激勵方法 115關鍵術語 120本章要點 121練習與思考 123參考文獻 124第六章 情緒管理 126第一節 情緒工作 127一、情緒工作的概念 127二、情緒工作的內容 129三、情緒工作的作用 131四、情緒工作的策略 132第二節 工作壓力 135一、工作壓力的概念 135二、應激:一個被濫用的概念 139三、工作壓力后果 142四、工作壓力管理 144第三節 工作倦怠 146一、工作倦怠的概念 146二、工作倦怠的表現 147三、工作倦怠的成因 147四、工作倦怠的組織干預措施 149關鍵術語 151本章要點 151練習與思考 152參考文獻 153第七章 工作投入管理 157第一節 組織社會化 158一、組織社會化的概念 158二、組織社會化的過程 159三、組織社會化的標志 160四、組織社會化的策略 161五、組織社會化管理 162第二節 組織中的心理契約 162一、心理契約及其特點 163二、心理契約的結構 165三、心理契約的意義 166四、心理契約違背的預防 167五、建立良好心理契約的途徑 169第三節 組織承諾 171一、組織承諾的概念 171二、組織承諾的結構 172三、組織承諾對員工的影響 172四、組織承諾與心理契約的關系 174五、組織承諾管理 175關鍵術語 175本章要點 175練習與思考 176參考文獻 177第八章 工作態度管理 180第一節 工作態度 180一、工作態度的概念 181二、影響工作態度的因素 181三、改變工作態度的方法 184第二節 工作滿意度 186一、工作滿意度的概念 186二、工作滿意度的特點和功能 187三、影響工作滿意度的因素 188四、員工對工作不滿意的反應 191五、工作滿意度與其他變量的關系 191六、提高工作滿意度的方法 192關鍵術語 193本章要點 193練習與思考 194參考文獻 195第三篇 群體心理管理第九章 群體心理 197第一節 群體概述 198一、群體的概念 198二、群體的分類 199三、群體的功能 200四、研究群體心理的意義 201第二節 群體形成與發展 202一、群體形成 202二、群體發展 202第三節 群體規模與結構 206一、群體規模 206二、群體結構 207第四節 非正式群體及其管理 209一、非正式群體的類型 209二、非正式群體形成的原因、條件及特點 210三、非正式群體的作用 212四、非正式群體管理 214第五節 群體沖突及其管理 215一、群體沖突的概念 215二、群體沖突的性質 216三、群體沖突的過程 217四、群體沖突的原因 217五、群體沖突管理 219關鍵術語 220本章要點 221練習與思考 221參考文獻 222第十章 群體動力 224第一節 群體規范與群體輿論 225一、群體規范 225二、群體輿論 227第二節 群體壓力與從眾 227一、群體壓力 227二、從眾 229三、管理啟示 233第三節 社會助長與社會懈怠 234一、何謂社會助長與社會懈怠 234二、社會助長和社會懈怠的影響因素 235第四節 群體決策 236一、群體決策概述 236二、群體決策的三種傾向 237三、群體決策技術 240第五節 群體凝聚力 242一、群體凝聚力概述 242二、影響群體凝聚力的因素 244三、群體凝聚力與工作效率 246四、增強群體凝聚力的措施 247關鍵術語 247本章要點 248練習與思考 248參考文獻 249第十一章 團隊建設 252第一節 團隊概述 253一、團隊概念的由來 253二、團隊的定義和特征 254三、團隊與群體的區別 256第二節 團隊發展與類型 258一、團隊發展 258二、團隊類型 259第三節 打造高效團隊 262一、外界條件 263二、成員構成 263三、內部事件 266四、策略變量 268關鍵術語 270本章要點 270練習與思考 270參考文獻 271第四篇 領導者心理管理第十二章 領導者心理 273第一節 領導者概述 274一、領導者的概念 274二、領導者的類型 274三、領導者與被領導者 275四、領導者與管理者 276第二節 領導者的權力與影響力 278一、領導者的權力 278二、領導者的影響力 280第三節 領導者的素質 282一、領導者的個人素質 282二、領導集體的素質 284第四節 領導者的角色 285一、領導角色理論 285二、領導者的十種角色 288第五節 領導藝術 289一、何謂領導藝術 289二、員工管理藝術 290關鍵術語 292本章要點 292練習與思考 292參考文獻 294第十三章 領導有效性理論 295第一節 領導特質理論 296一、傳統特質理論 296二、現代特質理論 297第二節 領導行為理論 299一、利克特的四種領導風格理論 300二、領導行為四分圖理論 301三、管理方格圖理論 302四、PM理論和CPM理論 303第三節 領導情境理論 305一、菲德勒權變模型 305二、路徑—目標模型 308三、領導—參與模型 310四、領導生命周期理論 311五、領導行為連續帶理論 312第四節 當代領導有效性理論 314一、魅力型領導理論 314二、交易型和變革型領導理論 315關鍵術語 317本章要點 317練習與思考 317參考文獻 320第五篇 組織心理管理第十四章 組織變革心理 323第一節 組織變革 324一、組織變革的概念 324二、組織變革的原因 324三、組織變革方式的選擇 326四、組織變革的模式 327五、組織變革的程序 330六、組織變革的方法 331第二節 組織變革的心理阻力及克服 332一、組織變革的心理阻力 332二、克服組織變革心理阻力的對策 334關鍵術語 335本章要點 336練習與思考 336參考文獻 337第十五章 組織文化 339第一節 組織文化概述 340一、組織文化的概念 340二、為什么要研究組織文化 341三、組織文化的結構 342四、組織文化的特征 345五、組織文化的功能 346第二節 組織文化的要素 347一、組織環境 347二、組織價值觀 348三、英雄人物 350四、禮儀和儀式 351五、文化網絡 352第三節 組織文化的類型 353一、緣何談組織文化類型 353二、三種典型的組織文化類型 354第四節 跨文化管理 356一、跨文化管理的含義 357二、跨文化管理的四個階段 357關鍵術語 358本章要點 358練習與思考 359參考文獻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