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本書分為導論、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三部分,包括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成本與收益理論、市場結構理論、分配理論、國民收入核算理論、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通貨膨脹與失業理論、宏觀經濟政策、經濟周期和經濟增長理論等內容。本書注重從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入手,系統、規范、實用地把經濟學的理論與應用呈現出來,以適應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對實用教材的需要。
本書既可作為高職高專經濟管理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經濟管理干部及社會讀者閱讀參考。
前 言
本書按照加強學生實踐和思維能力為本位的思想和“必需、夠用”的原則,以案例導讀為引導,立足于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和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認真總結本課程教學實踐基礎上,力求準確闡述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政策、概念和方法,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特別是現行西方經濟學教材的長處,充分吸收國內外本學科理論及實踐研究的新成果、新經驗和新材料,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經濟學的內容體系,突出以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的高職高專教育特色,體現了教材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性。
本書共分為12章,其中,第一章導論,主要介紹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以及經濟學十大原理;第二章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主要介紹供給和需求的基本原理;第三章消費者行為理論,主要介紹消費者如何進行購買決策;第四章生產者行為理論,主要介紹廠商如何進行要素投入以獲得最佳產出;第五章成本與收益理論,主要介紹廠商的成本與產量之間的關系;第六章市場結構理論,主要介紹不同類型的市場和廠商如何進行生產決策;第七章分配理論,主要介紹影響生產要素需求的主要因素,完全競爭條件下要素價格的決定,完全競爭條件下工資、利息、地租和利潤理論,以及洛倫茲曲線和基尼系數;第八章國民收入核算理論,主要介紹國民收入核算的體系;第九章國民收入決定理論,主要介紹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IS-LM模型和AD-AS模型;第十章通貨膨脹與失業,主要介紹通貨膨脹的成因和菲利普斯曲線;第十一章宏觀經濟政策,主要介紹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及工具,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第十二章經濟周期和經濟增長理論,主要介紹經濟周期理論和經濟增長理論。
本書的編寫特點如下。
1. 通俗實用
本書從實際出發探討經濟理論,語言深入淺出,在編寫過程中盡量避免過分重視理論分析及經濟數學模型的分析,增加案例導入和知識鏈接,結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和熱點,以通俗的案例、故事、政策分析來介紹深奧的經濟學原理。
2. 結構合理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始終貫徹“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來設計內容和結構;在結構體例設置上,每章前均設教學目標,明確本章教學重點和難點;章節中設有案例導入和分析,增加生動性、趣味性和適用性;章后附有補充閱讀材料,以便學生課后閱讀;同時為了促進學生復習與思考,在每章結尾均附有課后練習,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書可作為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在職人員的自學用書及崗位培訓教材。
本書由無錫職業技術學院俞林老師擔任主編,河南經貿職業學院孫晶晶老師和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柏景嵐老師擔任副主編,另外,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瞿孫平老師、河南經貿職業學院王鐵樁老師也參與了本書的編寫。具體編寫分工如下:俞林編寫了第六章、第十章和第十二章,孫晶晶編寫了第二章和第十一章,柏景嵐編寫了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瞿孫平編寫了第一章和第九章,王鐵樁編寫了第七章和第八章。全書由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周桂瑾老師主審,并負責本書的審閱、統稿與校對。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的中外參考書和文獻資料,并得到了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和河南經貿職業學院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雖然經過多次修改,但因編者水平有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目 錄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經濟學概述 2
一、經濟的定義 2
二、稀缺性與經濟學的產生 3
三、經濟學的定義 7
四、經濟學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9
第二節 經濟學研究的內容 13
一、微觀經濟學 13
二、宏觀經濟學 15
三、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關系 16
第三節 經濟學研究的方法 17
一、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 17
二、實證分析的工具 18
第四節 經濟學十大原理 21
一、人們如何作決策 21
二、人們如何相互影響 23
三、整體經濟如何運行 26
本章小結 28
習題 29
第二章 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33
第一節 需求 34
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線 34
二、影響需求的因素分析 35
三、需求定理 37
四、需求的變動和需求量的變動 37
第二節 供給 38
一、供給、供給表、供給曲線 38
二、影響供給的因素和供給函數 39
三、供給定理 40
四、供給的變動和供給量的變動 40
第三節 均衡價格 41
一、均衡價格的定義 41
二、均衡價格的形成 42
三、供給和需求的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43
四、均衡價格理論的應用 45
第四節 彈性理論 50
一、彈性的含義 50
二、需求價格彈性 51
三、供給價格彈性 56
四、需求交叉彈性 59
五、需求收入彈性 59
六、彈性理論的應用——稅收的歸宿 61
本章小結 62
習題 64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 67
第一節 效用與欲望 68
一、需要與欲望 69
二、效用、總效用、邊際效用 70
三、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71
第二節 邊際效用分析與消費者均衡 73
一、基數效用理論 73
二、消費者均衡 74
三、消費者剩余 75
第三節 無差異曲線分析與消費者均衡 76
一、序數效用理論 76
二、無差異曲線 77
三、預算線 80
四、消費者均衡 82
第四節 替代效應、收入效應與價格效應 83
一、替代效應 83
二、收入效應 83
三、價格效應 85
四、收入消費曲線與恩格爾曲線 85
五、價格消費曲線與需求曲線 87
本章小結 88
習題 90
第四章 生產者行為理論 95
第一節 生產與生產函數 96
一、生產及廠商 96
二、生產要素 98
三、生產函數及其種類 98
第二節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與一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 100
一、短期生產函數及公式 100
二、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 100
三、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102
四、一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 103
第三節 生產要素最適組合 104
一、長期生產函數及公式 104
二、等產量曲線 104
三、等成本曲線 108
四、兩種可變生產要素的
最適組合 110
五、生產擴展線 112
第四節 規模報酬 112
一、規模報酬遞增 112
二、規模報酬不變 113
三、規模報酬遞減 113
本章小結 114
習題 115
第五章 成本與收益理論 121
第一節 成本概述 123
一、成本的含義 123
二、幾種主要成本 123
第二節 短期成本分析 125
一、短期成本 125
二、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可變成本與邊際成本之間的關系 129
三、短期成本曲線的性質 129
第三節 長期成本分析 131
一、長期總成本 131
二、長期平均成本 132
三、長期邊際成本 133
第四節 收益與利潤最大化 135
一、廠商的收益 135
二、利潤最大化原則 136
本章小結 137
習題 139
第六章 市場結構理論 143
第一節 完全競爭市場 145
一、完全競爭市場的特點 145
二、完全競爭市場下廠商的收益 146
三、完全競爭市場下廠商的短期均衡 147
四、完全競爭市場下廠商的長期均衡 150
第二節 完全壟斷市場 153
一、完全壟斷市場的特點 153
二、形成壟斷的原因 154
三、完全壟斷市場下廠商的收益 155
四、完全壟斷市場下的廠商均衡 156
五、壟斷廠商的差別價格 157
第三節 壟斷競爭市場 159
一、壟斷競爭市場的特點 160
二、壟斷競爭市場下廠商的
需求曲線 161
三、壟斷競爭市場下的廠商均衡 162
四、壟斷競爭與完全競爭下長期均衡的比較 164
第四節 寡頭壟斷市場 165
一、寡頭壟斷市場的特點 165
二、獨立行動 165
三、相互勾結 167
四、博弈論初探 168
第五節 不同市場的經濟效率比較 173
本章小結 174
習題 174
第七章 分配理論 181
第一節 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 183
一、生產要素的需求與供給 183
二、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 184
第二節 完全競爭條件下的工資、
利息、地租和利潤 187
一、工資理論 187
二、利息理論 191
三、地租理論 192
四、利潤理論 195
第三節 平等與效率 196
一、洛倫茲曲線和基尼系數 196
二、收入不平等的原因 200
三、平等與公平 203
本章小結 206
習題 206
第八章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 209
第一節 國民收入核算體系 210
一、國內生產總值的含義 210
二、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方法 212
第二節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 216
一、名義GDP與實際GDP概述 216
二、GDP的缺陷 218
第三節 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重要經濟指標 219
一、國內生產凈值 219
二、國民生產總值 219
三、國民生產凈值 219
四、國民收入 220
五、個人收入 220
六、個人可支配收入 220
第四節 國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221
一、兩部門經濟的恒等式 221
二、三部門經濟的恒等式 222
三、四部門經濟的恒等式 223
本章小結 225
習題 225
第九章 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229
第一節 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231
一、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的基本假設 231
二、消費函數與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 232
三、儲蓄函數與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 233
第二節 乘數理論 233
一、投資乘數 234
二、政府購買乘數 235
三、稅收乘數 235
四、平衡預算乘數 236
第三節 擴展的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IS-LM模型 236
一、投資的決定 237
二、IS曲線 238
三、利息率的決定 240
四、LM曲線 242
五、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
共同均衡 244
第四節 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AD-AS模型 246
一、AD曲線 246
二、AS曲線 248
三、總需求總供給模型的分析 250
本章小結 253
習題 254
第十章 通貨膨脹與失業 257
第一節 通貨膨脹及其影響 259
一、通貨膨脹的定義 259
二、通貨膨脹的衡量 260
三、通貨膨脹的類型 261
四、通貨膨脹的影響 261
五、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 264
第二節 通貨膨脹的成因 266
一、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266
二、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268
三、供求混合推進的通貨膨脹 269
四、結構性的通貨膨脹 270
第三節 失業與菲利普斯曲線 271
一、失業及其影響 271
二、失業的種類與原因 274
三、菲利普斯曲線 279
四、20世紀70年代的新經濟現象——停滯膨脹 281
本章小結 283
習題 284
第十一章 宏觀經濟政策 289
第一節 宏觀經濟政策概述 290
一、宏觀經濟政策的含義與目標 290
二、宏觀經濟政策的工具 292
第二節 財政政策 294
一、財政政策的含義、工具及分類 294
二、財政制度的自動穩定器作用 296
三、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 298
四、功能財政 299
五、財政政策的效果分析與擠出效應 301
第三節 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 306
一、西方銀行體系的構成 306
二、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之間的制度規定 307
三、貨幣政策及其手段 308
四、貨幣政策效果分析 310
五、貨幣政策效應的局限性 312
第四節 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 313
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異同 313
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組合 314
三、宏觀經濟政策的局限性 317
本章小結 318
習題 319
第十二章 經濟周期和經濟增長理論 323
第一節 經濟周期理論 325
一、經濟周期的含義與階段 325
二、經濟周期的類型 327
三、經濟波動的原因 329
第二節 經濟增長理論 335
一、經濟增長的含義 335
二、經濟增長的源泉 336
三、經濟增長率的分解 339
四、哈羅德—多馬模型 340
五、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 344
本章小結 349
習題 350
參考文獻 353